Home                 Hot Topic      Column       Review                Our Blog            Quotations             About  Us     Events               Join Us                           Bilingual             Link

广东省广州市构建“学校+社区+协会+传承人”非遗联动新模式

日前,“培新育美:‘非遗在社区’校园联动模式专题研讨会暨成果展示活动”在广州市第一中学附属詹天佑小学举行。

 

活动由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指导,广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支持,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州市第一中学附属詹天佑小学、广州市第一中学附属詹天佑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中心联合主办。

 

作为广州“非遗在校园”和“非遗在社区”系列孵化工作之一,活动现场总结出“学校+社区+协会+传承人”的“非遗在社区”校园联动创新模式。

 

专家共探培新育美新思路

 

2023年4月,詹天佑小学与广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通力合作,建立广州市第一中学附属詹天佑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聚焦岭南非遗,通过将“三雕一彩一绣”等非遗主题内容与劳动美术、综合实践等课程有效整合,探索出学科融合教学新样态。

 

活动当天,恰逢詹天佑小学散学典礼。嘉宾们欣赏了学生们精彩的非遗表演,包括经典粤剧折子戏《穆桂英巡营》《杨八姐》等演出。

 

本次活动邀请了非遗领域和教育领域的专家、工作者,共同探讨如何联动社区、学校和家庭的力量,推动非遗在校园、在社区的保护和传承,使非遗资源转化为社区和教育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内生动力,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专家探讨如何联动社区、学校和家庭推动非遗发展

 

广州玉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余其泽分享了这一年来在创新中心的玉雕教学工作,他通过玉雕公益课激发学生兴趣,教导学生进行深入系统地学习。

 

詹天佑小学五年级学生陈智瞳在余其泽的教导下,已经能独立地雕刻出海豚、桃子和毛豆等作品。陈智瞳告诉记者,他很喜欢玉雕,在创作过程中很开心。

 

詹天佑小学青年教师陈喜月现场分享如何巧妙地将非遗项目融入美术课程设计,以及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各方代表也积极参与讨论,就如何进一步优化和推广“学校+社区+协会+传承人”联动模式、加强非遗与美育的结合等议题发表了看法和建议。

 

创新中心负责人毛沛华和传承人代表唐锦全、岑兆伟分享了中心运营规划和特色课程设计。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张春雷、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教研员陈玉萍则分别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角度,对创新中心的运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非遗在社区”校园联动的优秀实践

 

记者了解到,詹天佑小学创新中心对非遗在社区、在校园的联动式传承进行了有效探索和实践。

 

目前,创新中心拥有二十余位国家和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师资实力雄厚。

 

其中设有多个不同类型专业教室,用以匹配不同非遗项目的教学体验课程,包括非遗大课室、古琴教学室、广彩教学室、牙雕教学室、玉雕文化教学室等。

 

同时,创新中心内还展示了学校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活力,让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

 

自成立以来,创新中心致力于推广非遗项目,涵盖围棋、象棋、国画书法、茶艺、古琴、广绣、泥塑、牙雕、玉雕、古琴DIY、西村窑、无人机、木雕、广彩、咏春拳、剪纸等16个种类。

 

至今,詹天佑小学已有近两千名学生体验了传统文化课程,附近社区的各个机构和居民亦多受惠于此。这种校园与社区的联动模式搭建了一个优质平台,有效增强非遗的普及和传统文化的传播。

 

活动当天,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发布了“非遗在社区”校园联动模式报告。

 

报告指出,詹天佑小学及其优秀文化与科技创新中心的探索和实践,为非遗在社区、在校园的联动保护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

 

该模式以詹天佑小学所提供的校外空间为基地,引入广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的非遗资源,扎根社区,形成了以创新中心为核心的优质平台。

 

创新中心在课程研发上结合学校教育需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在运营上多方协同,优势互补,促进非遗与教育及社区发展的结合,推动了非遗的活态化传承和持续性发展。

 

未来,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通过对广州市第一中学附属詹天佑小学及其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中心的长期关注和合作,进一步探索和推广“非遗在社区”校园联动模式。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2月2日 22:52